您的位置:首頁 > 資訊 > 娛樂聚焦 >

干飯!《一面之詞》:帶你找到屬于自己的那碗面

1905電影網專稿“餓不餓,煮碗面給你吃呀!”

你喜歡吃什么面?你的家鄉有什么面?

無論你是哪里人,身在何處,總有一碗熱騰騰的面,足以溫暖慰藉那顆平凡的心。

3月22日,美食紀錄片《一面之詞》上線。

每周二中午12點更新兩集,在1905電影網、bilibili、搜狐視頻、騰訊視頻、優酷視頻同步播出。

下飯看什么,這下不愁了!

《一面之詞》將走進中國東南西北各個地域的城市里那一間間或盛名遠揚、或歷史悠久、或新奇有趣的面館。

不止以“面”為主線,也聚焦每一種面食背后的每一座城,聆聽那些平凡人與面食的情懷故事。

“在這里,如果把牛肉面稱為蘭州拉面,必然會遭到蘭州人的糾正。如果愛吃牛肉面,不管來自哪里,都是蘭州人。”

第一集從一碗蘭州牛肉面開始,也從蘭州這座將牛肉面融入到日與夜的黃河之城講起。

蘭州,淌不完的黃河水向東流。

黃河水,如同不斷注入的牛肉湯慢慢熬制屬于這里的氣質。

曾經的蘭州牛肉面只有早午兩餐,如今蘭州街頭也出現了24小時營業的牛肉面店,各家都有所長。

在這里,有兩個愛吃牛肉面的蘭州人。

低苦艾樂隊主唱劉堃和蘭州德藝坊相聲演員馬小跳。

低苦艾樂隊以一首《蘭州 蘭州》聞名,后來劉堃帶領樂隊到成都發展。

但眷戀家鄉的基因,早已通過牛肉面,融入他的血液里。

蘭州人,會將一頭牦牛的九個部位扔進一口大銅鍋,熬成一鍋味道獨特的濃湯。

如同劉堃的樂隊由不同的人和樂器組成,他們也常去吃這種稱為熱鍋子的全牛宴。

低苦艾樂隊出走蘭州,相聲新人馬小跳則選擇留守蘭州,從不斷變化的蘭州取材創作。

馬小跳和他的小伙伴們,顯露了蘭州人骨子里的活潑與幽默。

就像他們每天吃的牛肉面,都藏在“亮豁”的牛肉湯里。

亮豁是蘭州人對自己的評價。

在一碗看似簡單的牛肉面里,有著蘭州人平凡中的豁達與敞亮。

第二集轉站黃土高原上的古都西安,品味紅紅火火、刺啦作響的BiangBiang面。

這一集的特點是從兩種聲音出發。

BiangBiang面自帶音效,一看名字仿佛就能聽到將抻面錘擊案板,扯一扯、摔一摔的biangbiang聲。

這里的BiangBiang面,有用大盆裝的,豪邁、粗獷。

韭菜、土豆、剁椒、西紅柿、臊子加滿,一勺熱油潑上去,好不熱鬧。

有把調料特意藏在白面底下需要拌一拌的。

好似陜西人表面樸實無華,內心豐富多彩的性格。

如果說BiangBiang的鏗鏘聲響是西安一種古老的靈魂,

那么西安年輕的靈魂則有引領當下潮流的說唱音樂。

西安精彩多變,玩說唱的年輕人也不再被困在白鹿原。

在這里,有一群專門致力于說唱廠牌建設的年輕人;

也有人白天是銀行職員,晚上就成了澆了油潑辣子的說唱歌手。

他們在現實與理想中徘徊,在接受平凡又不甘于平凡中回蕩,對音樂與生活的熱愛仍始終不渝。

BiangBiang面同樣不囿于傳統,加黑椒醬,加魚蛋、大蝦、肥牛、鍋巴脆...新生了許多創意做法。

作為西安最平凡的面食,也有了不平凡的熱烈滋味。

接下來,《一面之詞》還會帶來更多不同地方的特色面食。

有北京炸醬面、湖北熱干面、山西刀削面、重慶小面、四川甜水面、廣東云吞面、延吉冷面、浙江片兒川、福建沙茶面、江蘇蘇式面等。

還有跑酷、評彈、昆曲等年輕元素與國潮文化,與面這個擁有4000年歷史的食物文化進行新一翻的解讀和碰撞。

《一面之詞》燃起了美食紀錄片的新火花,構成一部當下時代角度的“面食詞典”。

賞12種面食,走12座城市,聽他們的“一面之詞”。尋找屬于你的那碗面,是最平凡的幸福感。

跟隨這部紀錄片,一起打開吃面的新世界吧!

文/kino

標簽:一面之詞紀錄片1905電影網

標簽: BiangBiang面 一面之詞

相關閱讀

精彩放送